栏目导航
当前位置:首页>>教师频道>>校本培训>>教学随笔>>文章内容
作业超市:打造作业新模式
发布时间:2024-03-01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作者:郭文洁

“双减”背景下,笔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,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,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打造“作业超市”,以此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最优发展。

一、“作业超市”内涵

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、兴趣和特长,这要求了老师在设计作业时,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,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、兴趣范围内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、能做的作业,要有意识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。依托“作业超市”的制度,设置基础性作业A,即所有人都需完成的作业;在此基础上,设置选择性作业B+C,既可以跨学科学习,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在“超市”里挑选合适的作业,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老师布置的作业,让所有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,喜悦感。

“作业超市”的评价机制也丰富多彩,对于一些简单的、比较儿童个性化的作业,老师可以选择将评价权下放,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,老师从旁协助和进行一些引导。对于选择性作业完成度高的学生,老师可以分发作业免作券,作业打折券等等,减轻学生作业量,使学生人人爱“逛超市”“买作业”。

最后还要建立学生一人一档“超市购物评价单”,这是为了让学生和老师重视每一次的作业,每一次的作业都是一次不可复制的个人作品,它不应该是一次次的任务,而必然包含着能动的选择、加工、改造和升华,是充满儿童思维的艺术品。

填写评价单的主体可以是学生,让学生给自己每次的作业进行量化的考核;主体也可以是老师,让老师对学生每一次的作业进行打分。以学期为单位,每个学生都可以形成一张线形图,以数据的形式直观的反馈学生一学期内作业质量。

二、“作业超市”实施案例

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,教师先与学生共同制定《“作业超市”规章制度》,包括作业完成的基本要求,作业评价机制以及每个学生一人一档“超市购物评价单”等。

在教学《我变成了一棵树》一课当中,根据学生能力差异,“作业超市”开放以下作业礼包:

第一部分基础必做题A,包括看拼音写字,填写量词等,从而到达让学生现固掌握上课新学的“状、狐、狸、丁”等13个字的读音和书写。

第二部分是提升选做题B,包括了新学生字“状、狐、狸、丁”等13个字的组词、多音字“担、了”等字的组词以及按照句子“我变成了一颗长满各种形状马窝的树:三角形、正方形、长方形、圆形、椭圆形、菱形•••••”仿写,从而培养学生字词句的理解应用,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表达概括能力的目的。

第三部分则是拓展挑战题C:

(1) 你爱阅读的话,不妨读一读《驴小弟变石头》《卡夫卡变虫记》。

(2) 你爱习作的话,不妨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。

(3) 你爱朗读的话,不妨约几个同学有感情地分角色读一读课文。

(4)你爱表演的话,不妨约几个好朋友把课文改成小剧场并为大家表演。

(5)你爱绘画的话,不妨将故事情节以漫画的形式画出来。

(6)你爱文学的话,不妨摘录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。

(7)你爱探索的话,不妨查查资料,了解作者、代表作等相关资料。

教学完《我变成了一棵树》这篇课文之后,学生可以按照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组合,且根据作业的完成度,可以获得相应的评价。作业的评价,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。比如对于后进生,如果他完成了基础必做A,而且对提升题或拓展题也有所标记、书写,就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,表扬。对于优等生适当提高要求,在其作业整洁度、文笔上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,促进学生的进步。

对于拓展挑战题C中朗读和表演的作业,笔者是通过作业展评的形式进行评价的。作业由学生家长组织拍摄,将学生的作业以视频的形式发送,由全班学生一起评价。这时的作业变成了作品,完成作业的是学生,评价作业的也是学生,学生的积极性、参与性很高,也唤起了学生对下一次的作业期待。

三、“作业超市”反思

作业不应该是负担,而是一个充满召唤的学习入口。老师要做的应该是让学生在作业中再度发现学习的乐趣、学习的意义和自我的力量。要使“作业超市” 尽可能的发挥其效能,需要老师在前期的探索过程中,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,要求老师提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,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,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,正确率。基于部编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下,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,还应该以单元大概念为导向,先设计单元导航作业,再落实每一份课时作业。

在“作业超市”的模式下,学生作为完成作业的主体,可以自行选择作业的量。

家长也可以作为参与者或评价者加入作业超市,以维持学生高度学习兴趣、发展更高水平的学习能力。

 


附件
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